文明漯河會客廳 | 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夜市志愿團隊:傳播中醫藥文化 服務群眾健康

夜幕降臨,漯河的街頭巷尾彌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在這樣熱鬧的夜晚,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夜市志愿團隊如同一束溫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城市的一角。志愿團隊的專家們犧牲休息時間,用專業的醫學知識在充滿生活氣息的夜市中,為市民提供貼心的中醫藥服務,積極傳播中醫藥文化。
“志愿團隊成立于2023年4月,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通過定期開展活動,讓中醫藥服務與文化傳播融入日常;組建專業且穩定的志愿團隊,保障服務品質;與社區、學校、企業、景區多方聯動,拓寬傳播渠道,持續為中醫藥文化傳承注入活力。”市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楊軼告訴記者,中醫藥文化夜市志愿團隊把優質的醫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在一定程度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夜市專家義診攤位前,市民排起了長隊。市中醫院供圖
記者了解到,中醫藥文化夜市通常選址在雙匯廣場、紅楓廣場、河上街景區、會展中心等人員密集、市民休閑聚集的場所。每周五晚上,只要天氣允許,志愿團隊便會將攤位依次排開,招牌上寫著“中醫專家義診”“特色療法體驗”“中藥茶飲品鑒”“八段錦宣講、帶練”等字樣。身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熱情地為群眾服務。
除了常規的夜市活動,志愿團隊還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特色主題活動。2024年端午節,該團隊創新開展“禮韻端午 共享安康”中醫藥文化節主題活動。團隊成員身著漢服為群眾獻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盛宴,服務群眾千余人次。此次活動被《漯河日報》、河南新聞聯播、“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報道,視頻單個點擊量達上萬次,總點擊量達70余萬人次。
2024年10月,在我市第五屆膏方文化節活動期間,志愿團隊成員現場展示膏方制作過程,讓群眾了解膏方的制作工藝,學習中醫養生知識。
“中醫藥文化夜市將傳統的中醫藥診療與充滿生活氣息的夜市相結合,打破了人們對中醫診療環境的固有印象,讓大家在輕松愜意的氛圍中感受中醫的魅力。”楊軼說。
中醫義診是中醫藥文化夜市的重頭戲。在義診區,市中醫院陳來恩、王保申、劉革命等省級、市級名中醫為市民提供免費的中醫體質辨識、健康咨詢、基礎診療建議等服務。
家住黃山路的朱國欣是中醫藥文化夜市的受益者之一。“老寒腿的毛病困擾了我好久,之前去醫院看病總要專門請假,太麻煩了。現在,我在家門口的夜市就能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并得到專業建議,真是太方便了!”朱國欣說。
在中醫特色療法體驗區,市民可以免費體驗針灸、推拿、拔罐、按摩等18種傳統中醫療法。經驗豐富的中醫師現場操作,并詳細講解每項療法的功效與注意事項。
“耳穴貼壓、穴位貼敷、銅砭刮痧等中醫外治療法都深受市民喜愛。”陳來恩告訴記者。
除了醫療服務,中醫藥文化夜市還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中藥師現場展示各類中藥材,講解其功效和用法,還為市民提供適合不同季節和體質的養生茶,傳授家庭版養生茶的泡制方法。在八段錦教授區,志愿者耐心講解中醫養生運動的要領,帶領市民一起練習,讓大家在運動中感受中醫養生的魅力。
很多年輕人也被吸引到中醫藥文化夜市。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少年輕人面臨各種健康問題的困擾,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和特色療法讓他們找到了調理身體的新方法。25歲的王杰說:“我平時上班忙,很少有機會接觸中醫,但最近在中醫藥文化夜市體驗了中醫特色療法,以后會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
據了解,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夜市志愿團隊已在多個地點舉辦活動40余期,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夜市被中國科協辦公廳評為2023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該志愿團隊在漯河市第五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憑借“杏林夜暖”中醫藥文化夜市志愿服務項目榮獲一等獎。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曉曉
校對 張偉偉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