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獅舞、二鬼摔跤……漯河這個村民間藝術表演真精彩!

在激烈的鑼鼓聲中,兩只舞獅翻滾、撲跌、跳躍、登高,兩只眼睛忽閃忽閃栩栩如生。場上另一邊,紅衣“小鬼”與綠衣“小鬼”打斗正歡,一會兒“鯉魚打挺”,一會兒如餓虎撲食,引得眾人連連拍手。在今年2月舉辦的漯河市2025年民間藝術展演中,源匯區空冢郭鎮寺西楊村民間藝術隊表演的節目《雄獅傲舞、二鬼摔跤》被評為最佳展演作品。
7月12日,記者在寺西楊村見到了該村民間藝術隊負責人趙順卿。71歲的趙順卿參加民間藝術隊近40年,敲大鼓、抬花轎、演羅漢等樣樣在行。他告訴記者,寺西楊村注重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像舞獅子、打大銅器已有上百年歷史。農閑時,村民會自發組織在一起排練節目。
“我們的絕活兒多著哩!”76歲的村民趙國發介紹,他16歲跟著村里的老藝人學習打大銅器。大銅器所謂“大”,主要是指主奏樂器大鐃、大镲(又稱鈸)、大鼓的演奏氣勢大,音色鏗鏘、粗獷豪放,演出場面壯觀。
“我們村的大銅器與別村的不一樣,獨創了十二連燈調,節奏明快、結構嚴謹、技巧多變,音樂形象生動,富有表演性和觀賞性?!壁w國發說,他們還會《獅子滾繡球》《鳳凰三點頭》《大起板》等8個代表性傳統曲牌,兼容了舞獅子、劃旱船、二鬼摔跤等多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
“我們的雙獅舞在繼承前輩舞獅技藝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常常受邀到附近鄉鎮演出。”趙順卿告訴記者,他一開始學的是“羅漢”,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大頭”。在老師的傳授下,各種動作他都一一掌握?!熬毩暤臅r候還要頂著‘大頭’。這個‘大頭’將近八斤重,練完后特別累。”趙順卿說,他認為最難的就是羅漢步。這個羅漢步主要就是走路的姿態和別人不一樣,要走出氣勢,否則很難看。
“老師常說,藝術離不開模仿,要學啥像啥?!壁w順卿說,他們的雙獅舞之所以精彩,他認為一方面是細節做得比較到位,舞出來的獅子既活靈活現又有氣勢;另一方面就是表演難度系數高,有“雙獅爭食品”“雙獅爬桌子”等高難度的動作。
二鬼摔跤則是寺西楊村民間藝術隊十多年前開始表演的項目。“在民間藝術比賽中,看到其他隊表演二鬼摔跤,我覺得很有意思。”趙順卿說。
二鬼摔跤的表現形式類似木偶。表演時,表演者背馱二鬼摔跤道具,通過表演者腿、背、臂等綜合協調動作,給觀眾以兩個“鬼”在摔跤的直觀感受。二鬼摔跤道具有兩個鬼頭互相對視,有兩對搭肩假手,還有兩個假腿,通過表演者腿、背、臂的活動和綜合利用戲劇、雜技、武術的推、掄、擋、托舉、踢、翻、滾、旋等動作的表現,呈現出兩鬼打斗滑稽逼真的喜劇效果。趙順卿說,他又加入了一些動作,所展現的二鬼摔跤更加活潑、逼真。
“年輕的時候一口氣演十幾分鐘都沒問題,現在體力不行了?!壁w順卿說,讓他欣慰的是,不少村民愿意學習這些民間藝術。漯河市2025年民間藝術展演中,與他同臺表演二鬼摔跤的杜艷枝跟隨他學習已有三四年。趙順卿的兒子趙亞飛從16歲就開始學習舞獅子,目前已舞27年,可以表演多個高難度動作。56歲的趙京雨已成為民間藝術隊打大銅器的主力。
在趙順卿、趙國發看來,因為村民熱愛,所以不少年輕人愿意學習打大銅器、舞獅子等,加上鎮、村的大力支持,使這些民間藝術在寺西楊村得以更好傳承和發展,并多次在市級、區級民間藝術大賽中獲獎。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 震
校對 王麓棣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