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溝渠連通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打通農田“毛細血管” 筑牢糧食安全防線

我市溝渠連通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打通農田“毛細血管” 筑牢糧食安全防線
今年,我市將農村溝渠連通整治列為年度重點攻堅任務,全面打響溝渠連通整治攻堅戰。目前,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5月31日,我市20個低洼易澇鄉鎮的溝渠連通整治任務超額完成:原計劃整治1757.51公里溝渠,實際完成1791.61公里,完成率101.94%。同時,埋設涵管1682處,維修橋涵126座,打通各類淤堵點3563處。通過系統治理,我市基本實現了“田有溝、溝通渠、渠入河”的暢通水系網絡目標。
我市各縣區在溝渠連通整治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漯河模式”:臨潁縣構建了縣、鄉、村三級責任體系,實行清單化推進機制;舞陽縣創新推出“一長三員”(河長+保潔員、巡查員、監督員)管護模式;召陵區構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韻工程、鄉村振興”三結合規劃體系,并建成智慧管護平臺。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提高了溝渠連通整治效率,還確保了溝渠的長效管護。目前,臨潁縣、源匯區的溝渠連通整治完成率分別達到105.1%和100.7%,均超額完成任務。
溝渠連通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資金支持和科學的驗收機制。我市通過高位推動、統籌協調,為溝渠連通整治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組織保障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溝渠連通整治工作列入2025年度政府工作計劃,成立由分管副市長負責的工作專班,農業農村、水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協同作戰,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同時,通過召開現場會,促進各縣區之間的經驗交流。
在資金保障方面,各縣區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協調解決溝渠連通整治所需資金。在驗收環節,工作專班制定了統一的驗收打分標準,從組織發動、方案編制、整治標準落實、管護機制建立等方面進行評價。
當前,我市正值汛期和溝渠連通整治工作收尾鞏固關鍵階段,全市上下將全力構建“建管并重”的長效機制,確保溝渠長期穩定發揮效益。一方面,我市將集中力量對尚未完成的點位加快整治進度,對發現的問題限時整改,確保工程全面達標;另一方面,將全面推廣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體系,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經費來源。創新管護模式,深入推廣召陵區市場化、智慧化管護經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強化宣傳教育,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和參與管護的積極性,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我市還將深化區域協同治理,對跨區域骨干河道、干渠制訂統一清淤疏浚、標準提升方案,并通過清理淤泥雜物,努力恢復設計過水能力;強化日常巡護,探索跨鄉鎮聯合巡護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著力在構建長效機制、深化區域協同、鞏固提升質效上下功夫,確保溝渠長期穩定發揮效益,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海防
通訊員 陳沖
校對 謝明芮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