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多舉措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漯河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以“兩高四著力”為行動綱領,將水污染防治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建機制、嚴舉措、推整治,一系列行動精準發力,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繪就水清河暢的生態畫卷,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著力推動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堅持工作性、管控性、工程性措施多管齊下,持續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確保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4年,我市6條國控考核河流中,沙河、澧河達到Ⅱ類水質(提標一級),潁河、汾河、清潩河、黑河達到Ⅲ類水質;2條省控考核河流(三里河、唐江河)中,三里河達到Ⅲ類水質(提標一級)。2025年1-6月,該市8條國省控河流月綜合達標率95.8%,位列全省第5位,其中沙河、澧河穩定達到Ⅱ類水質,另有潁河、汾河、清潩河、黑河、三里河5條河流達到Ⅲ類水質。
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保障體系
2022年以來,我市立足實際,聚焦水環境治理,堅持“小切口”立法思路,先后出臺了《漯河市黑臭水體防治條例》《漯河市河湖保護條例》《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堅實的法治支撐。通過廣泛的普法宣傳,增強市民對水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的認知,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監督舉報水污染行為。統籌防汛排澇和水環境保護,增強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合力,市生態環境局與市城管局、市水利局、沙澧河建設運行保障中心、源匯區政府研究制定了《城市防洪排澇聯調制度》《唐河閘管理制度》《人民路澧河橋閘聯建工程澧河段水生態保護及調水工作機制》等,加強信息溝通和分析研判,有效減少汛期行洪、農田及市政排澇、水利施工斷流對河流水質的影響。
強化水環境質量考核講評
制定《漯河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排名獎懲辦法》,把水污染防治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周交辦、月講評會議,堅持日調度、周通報、月考核,水質超標及工作落后的縣區、部門主要負責人在全市月講評會議上表態發言,市委書記、市長分別點評,并與年度污染防治攻堅考核成效、縣級黨政班子實績考核掛鉤,層層壓實攻堅責任,形成了各級重視、全力攻堅的局面。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激發其積極性與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開展污水綜治“四個專項行動”
深入開展污水綜合治理“四個專項行動”,凝聚多部門合力攻堅水生態環境難題。其中,市城管局牽頭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通過優化處理工藝、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著力解決污水處理廠低負荷運行、進水濃度偏低等問題;市住建局主導雨污分流整治,加快管網改造與新建,從源頭切斷污水混流路徑;市生態環境局聚焦黑河西支治理,實施清淤疏浚、源頭控污等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時段性黑臭現象;市水利局牽頭地下水超采整治,嚴格管控開采量并推進水源置換,遏制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趨勢。四項行動協同推進,精準破解突出水問題,助力水環境質量提升。
積極謀劃推進水污染防治項目
按照謀劃一批、入庫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水污染防治項目梯次建設思路,我市把項目謀劃作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抓手,把握政策導向、搶抓政策機遇、深入研究論證,緊盯水污染防治工作難點堵點和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精心篩選申報符合上級支持方向的項目,爭取更多資金支持,為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堅實項目支撐。2024年以來,我市分兩批次共謀劃申報4個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黑河流域水環境預警溯源監管能力建設項目、潁河及清潩河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項目、漯河市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項目、澧河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監控能力建設項目),申請中央資金合計5287.94萬元,目前均已成功納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管理系統儲備庫。
扎實推動“美麗河湖”創建與保護
我市積極推動“美麗河湖”創建與保護工作,將其深度融入現代化“三城”建設,以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常態化舉辦水生態保護公益活動,如河道清潔行動、環保宣傳進社區等,廣泛吸引市民參與,有效提升全社會水生態保護意識。自2022年起,我市沙澧河(城區段)、沙河(沙澧連通至107國道段)、沙河(白云山路至京港澳高速橋段)及臨潁縣黃龍濕地公園先后獲評省級美麗幸福河湖。這些成果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優質去處,更顯著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與品質,彰顯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胡占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