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亞峰:漯河曲藝薈萃氛圍濃

“五一”假期,“藝韻沙澧 樂游五一”漯河市文聯系統藝術展演周在西城區萬達廣場舉行,來自我省的多位中國曲藝牡丹獎、河南省曲藝牡丹獎得主為市民奉獻了一場曲藝盛宴。其中,河南省曲藝團演員、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獲得者師亞峰表演的山東快書《闖紅燈》,將演出推向了高潮。隨后,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漯河的人文氣息非常濃厚,無論是戲曲,還是相聲、墜子、快板,在這里都很受歡迎。這也更加激發我們的表演熱情。”師亞峰高興地說,“我多次到漯河演出。這里有各種專業演出社團和藝術協會,演出活動多,觀眾也很喜歡。曲藝在這里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談到對在商業場所演出的看法時,師亞峰認為,把舞臺搭建在商場內,不僅讓商場有了文化味,還讓演出更接地氣,實現了“演出+美食+沉浸式互動”等多元融合。這也是一種創新和發展。
今年35歲的師亞峰已經有30年的從業經驗。師亞峰自幼便對曲藝有著濃厚的興趣,五歲上臺演出,七歲學習山東快書。他憑借出色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在曲藝界嶄露頭角,九歲便在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中斬獲金獎。經過多年努力,師亞峰已成為河南曲藝青年一代的佼佼者,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河南省“文華獎”表演一等獎、北京相聲節青年相聲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在河南省曲藝界,師亞峰是公認的集“編、導、演”于一體的青年曲藝演員。曲藝團里的許多節目,師亞峰或是作者,或是編劇,或參與表演,屬于復合型人才。
65歲的市民楊先生在現場觀看演出,連夸師亞峰“接地氣、有人緣”。這種“地氣”與“人緣”,是師亞峰勤學苦練、善于鉆研的結果。
觀看過師亞峰表演的人們會觀察到,他開始表演前總是先用詼諧幽默的話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然后又自然地將觀眾引入自己表演的故事之中。“為群眾演出,就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用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而不是板起面孔說教。”師亞峰說。
“曲藝從來不缺市場和觀眾,缺的是好的節目和演員,缺的是藝術家的匠心和專心。”師亞峰說,曲藝演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很重要,需要演員堅守初心,對曲藝有著一腔熱血和深厚情感,更需要有前瞻性的藝術視野和突破性的創作實踐。
曲藝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師亞峰的作品和表演涵蓋了多種藝術形式,包括河南墜子、山東快書、小品等。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河南墜子《喬派往事》、山東快書《面子》、小品《回家的路》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精湛的演技和藝術才華,還體現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除了曲藝表演,師亞峰還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和下鄉演出。他每年隨團下鄉演出達120余場,深受觀眾的喜愛。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好的曲藝作品產生于起伏的時代浪潮里、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師亞峰說,“作為曲藝人,我也要與時俱進,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腳步去丈量,用曲藝守住文化的根和魂。”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齊國霞
校對 謝明芮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