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餐飲外擺經營 為城市夏日經濟添活力

城管隊員向酒店外擺方了解需求
涼菜混拼8元一斤、醬雞腿10元4個、紅燒大鯉魚25元一條……7月14日傍晚,在市區多個酒店外擺門口,彌漫著濃郁的菜香,飯菜的價格也更誘人,市民在排隊挑選心儀的菜品。隨著城管部門規范餐飲外擺經營,外擺場景逐漸多了起來,外擺不但讓城市煙火氣更旺,更為城市夏日經濟添了新活力。
7月14日晚,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中心直屬大隊聯合郾城區執法大隊和區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對郾城區淮河路商家違規外擺進行治理,向攤主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及餐飲油煙排放知識,并下達整改通知書。
據悉,每年夏季夜市、大排檔外擺擾民,群眾投訴量普遍增多。占道經營、叫賣聲等噪音、泔水亂倒、餐飲油煙直排、 影響學生休息等擾民現象屢禁不止。更有食客的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時而出現將整條街道堵得嚴嚴實實的現象。
“我們鼓勵餐飲經營者外擺經營,但經營者要執行前期宣傳的《關于規范夜市攤點及沿街餐飲門店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經營需要做到‘六規范、一承諾’有序經營。”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結合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容環境保障行動,多舉措推進外擺經營工作,促進設攤經營活動管理更加規范,激發文旅消費活力。自2023年起,允許符合條件的路段沿街餐飲門店在城市管理部門指導下開展規范有序的夜市外擺經營,活躍市場經濟;通過規范外擺經營秩序,引導商戶依法經營、合規經營、文明經營,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今年,該局再次推出餐飲外擺新政,既滿足了周邊居民對高性價比熟食的需求,又為酒店開辟了增收新渠道。
針對流動餐飲商戶,該局深入各區街道調研,結合各區實際,在市區規劃了源匯區伏牛山路、源匯區文化路、郾城區黃河廣場等六個夜市經營區。勸說流動攤點進入批準設立的夜市經營,吸引各類餐飲商戶有序經營,做強美食休閑街區,打造具有漯河地方特色的夜市精品。并出臺《漯河市夜市管理考核細則》,對各區批準設立的夜市攤點和商戶外擺經營進行考核,采用每周一通報、每半月一評比的方式,對考核結果進行通報、表揚。
市城管部門規定,外擺必須做到“六規范、一承諾”有序經營。六個規范為:經營時間、經營區域、經營設施、環境衛生、安全環保要求、守法文明經營規范。一個承諾為:夜市攤點及沿街餐飲門店外擺經營者須簽訂《商戶承諾書》,填寫《商戶申請表》。 實行“守規經營、違規退出”機制。
外擺經營時間為18:30至22:30,按照要求一律在各區城市管理部門指定的區域開展經營,必須在規定區域內道牙以上經營,且均不得占壓盲道、消防通道、廣場游園、城市綠地、綠化帶;經營者須在指定的經營場地內鋪設隔油、隔水材料,防止造成地面油漬污染;配備餐廚泔水收集容器,集中統一處理餐廚泔水及時清理垃圾、雜物,確保經營結束即時撤場;外擺經營結束后要自覺清掃地面、清理垃圾,嚴禁向雨水箅子內傾倒泔水、垃圾,做到“攤走地凈”;嚴禁露天燒烤、使用散煤、炭火等違反大氣污染防治要求;經營者使用電、氣符合安全要求的爐具,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并規范用電用火用氣,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經營者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守法經營,不得使用高音喇叭或音響設備招攬顧客,嚴禁噪音擾民,并積極引導消費者文明用餐,禁止赤裸上身、劃拳吵鬧等不文明行為。
在護航餐飲外擺的過程中,該局推進“剛性執法+柔性服務”監管方式,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酒店外擺的申請流程和其他外擺一致,我們配備了‘陪跑員’全程指導。”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并采取“培訓+柔性執法”的方式:一方面對酒店工作人員開展普法培訓;另一方面對輕微違規以勸導為主,但對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問題嚴格把關。
“這里能品嘗到其他地方品嘗不到的美食,一個夜市有多種美食可供選擇,最關鍵的是消費也不貴。”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很多星級酒店餐飲企業做起了熟食外擺生意,有早餐、午餐,也有晚餐。菜品不僅種類豐富,價格也十分親民。一酒店負責人說:“外擺經營在淡季能開源節流,適當減少酒店員工工資、水電費的開銷;也是展示酒店品牌的一個窗口,還是體現城市煙火氣的一種方式。”
一家夜市餐飲店主表示:“城管隊員會主動告知經營時間和區域,還提醒注意衛生、不要亂占車位。”夜幕降臨,人們品嘗著美食、喝著飲料、啤酒,感受愜意之夜。而同時,城管工作人員也加大了巡查力度,對商家加強監管,對亂停亂放的車主進行處理、勸導,對有違規行為的商家立即責令其整改。
市城管部門出臺多個便民利民舉措,不再是簡單地驅趕攤販,而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通過疏堵結合、科學管理,實現從“無序擺攤”到“有序引導”。讓城市治理多了人情味,形成市民群眾、攤點經營者、街道社區、城管執法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通過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市容環境的整潔有序。這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也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真正體現出“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