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評 | 中國食品名城的“鏈”動密碼

■漯河日報評論員
如何推動“糧食”變“食品”、“食品”變“美食”、美食上餐桌,向“國人廚房”“世人餐桌”迭代升級?漯河用貫穿“生產原料—科技研發—加工中試—智能制造—產品生產—品牌商品”的全鏈條食品產業生態作答。
在這條鏈上,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河南食品科創園、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四大核心平臺協同發力,貫通“創、產、展、銷、用”各個環節,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三新”融合澎湃成勢,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周期賦能,讓食品名城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彰顯大擔當。
中原食品實驗室向“新”發力。拓寬食物來源,一批食品原材料經過實驗室研發,能夠開發出更多食中名品、食中精品、食中新品,極大地豐富了食品品類,更高質量滿足了人民群眾營養健康需求。成立兩年多的中原食品實驗室,會聚25名院士、147支科學家團隊,累計開展課題研究257項、突破關鍵技術32項……站在新起點上,我市致力把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成“三新”融合的標桿,推動科技創新“頂天立地”、產業創新“強基固本”、金融創新“血脈暢通”,推動“三新”融合無縫對接;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主攻方向”發展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完善營養健康標準體系,開展風味和營養健康雙導向研究,培育工程化食品和“三減三健”健康食品,以“最強大腦”驅動食品產業開拓新藍海,以實際行動踐行實驗室為民科研創新的初心。
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架起“產”與“研”的橋梁。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是全省首批8個省級中試基地之一,建有功能食品、新型食品、分析檢測等6個研發中心及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創業基地,擁有功能食品、肉制品、休閑食品等中試生產線,配置了一批大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先后與雙匯發展、衛龍食品、南街村集團等食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有力促進了我市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未來,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應聚焦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和成果轉化三個核心領域,推動技術更新與設備升級,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產業鏈協同,著眼綠色、營養、健康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打造更高效率的中試服務云平臺,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基地、走向生產線。
河南食品科創園蓄勢躍升。作為我市“創新一號工程”,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不斷“拔節生長”,加速構建“實驗室+研究生院+中試基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的“六位一體”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下一步,河南食品科創園要完善科研人才引進集聚、科研設備購置使用、科研活動有效開展的協同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向產業化應用成規模轉化,高標準、高質量打造聯合共建實驗室,鼓勵“從0到1”首創探索,注重“從1到100”快速推廣,以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催生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為建設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和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提供人才支撐與智力引擎。
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點亮城市。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匯聚中國名品與世界品牌,各地特色美食琳瑯滿目,漯河創新產品引人注目。要在前期集聚資源快速建成投用的基礎上,吸引人流促進消費,開闊視野廣泛合作,大力支持漯河品牌走出去、知名品牌引進來;適時舉辦政企溝通、美食品鑒等活動,促進產銷對接;建立品牌孵化機制,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漯河特色的區域公共品牌,提升中國食品名城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以品牌營銷、數據賦能和運營支持為支撐,著力提升區域品牌價值,助力食品“出海”、貨通全球。
今日的食品名城漯河,正以科技為翼、品質為魂,向著“國人廚房”“世人餐桌”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展現出中國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未來,以“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為引領,漯河必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強勁的創新活力,為中國食品產業繁榮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對 王麓棣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