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產業動能 展城市風采——第二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綜述

聚產業動能 展城市風采
——第二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綜述
1268家境內外參展商齊聚一堂,于漯河熱土上構建起全球食品產業的“對話矩陣”;
2.6萬家專業采購商懷揣合作愿景穿梭于6.5萬平方米的主會場,精準的需求對接與熱烈的商洽氛圍,讓每個展位都成為商機迸發的“能量場”;
75個簽約項目落地生根,372.2億元資金如春雨潤土,從智能食品生產線建設到跨境冷鏈物流體系搭建,每一個項目背后都是漯河食品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躍升的鮮活注腳;
食博會雙匯展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齊國霞 攝
參展企業意向訂單簽訂率達97%,現場交易額和線上線下意向采購額達492.6億元,豫中南數字產融平臺承辦的線上食博會參展企業1780家、撮合交易3000萬元,展現出供需兩端的強勁活力,更彰顯了展會平臺對產業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市場需求的精準觸達……
5月16日至18日,漯河,再一次奏響開放合作、創新共贏的精彩合唱。這場“博”納全球食品、“覽”聚四海風物、“會”通發展機遇的行業盛會,讓漯河這座食品名城化身全球產業要素的“超級接口”,也讓世界看見了中國食品名城的硬核實力,更觸摸到“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的澎湃動能,為全球食品產業升級標注出充滿想象力的漯河坐標。
綜合展區、品牌企業展區、休閑和烘焙食品展區、功能食品展區、肉類凍品展區、食品輔料展區、食品包裝機械展區等十大特色展區交相輝映,勾勒出食品產業的完整生態圖譜;
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食品展區特色鮮明,搭建起全球食品文化交流的橋梁;
京東、抖音、小紅書等知名電商首次參會,雙匯、衛龍、好想你、旺旺、盼盼等一眾食品品牌攜“王牌”亮相,共赴這場食品行業的巔峰盛會;
中原食品實驗室、南街村、三劍客等一批漯河創新力量與老字號驚艷登場,既展現食品名城的深厚底蘊,更釋放產業升級的強勁動能。
泰國肉類小吃“喃姆”、印度尼西亞燕窩、新疆果仁列巴、湘陰辣椒啤酒等各色美食琳瑯滿目,讓整個會場成為一場舌尖上的狂歡盛宴。
線下精彩多,線上直播忙。一個支架、一部手機,展臺成為直播間,美食成為背景板,在食博會展廳,隨處可見主播和粉絲互動的場景。
“今年,我們帶來了方便面系列、鮮拌面系列、豆制品系列、白酒系列等100多個產品。”南街村集團銷售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周楓告訴記者,“本屆食博會期間,南街村集團在抖音、快手同步直播,現場向全國粉絲展現首家中國食品名城的獨特魅力。”
除了會場內的展臺直播,本屆食博會還在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特設“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直播帶貨區,“聽風的蠶”、三劍客等頭部網紅、企業化身“云端推介官”,以鏡頭為橋梁,將展會現場的熱鬧氛圍、參展產品的特點細節實時介紹給全國各地的觀眾,讓食博會成為推進漯河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更為食品產業構建內外雙循環格局開辟了全球化發展新通道。
這是聚焦食品的全球秀場,更是資源耦合的產業樞紐。
在市情說明暨主賓國推介會上,我市作市情推介、重點產業推介及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和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建設情況推介,多維度展現城市發展風貌與潛力;馬來西亞代表團攜棕櫚油深加工項目叩門中原,白俄羅斯代表團力推乳制品跨境合作;市投資集團亮出豫中南數字產融平臺“王牌”;《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紀念郵票揭幕,方寸之間見證豫品風華……
以食為媒,合作潮涌。
國內合作再添新篇——烏魯木齊與漯河跨越千里“結金蘭”,搭建中西部協同發展橋梁;
國際舞臺風云際會——白俄羅斯冰淇淋“飄香”中原,馬來西亞跨境貿易為食品名城再添南洋風味。
京東物流、中檢集團等頭部企業攜智慧物流、數字產融等8項合作重倉布局,數字浪潮與實體經濟激蕩碰撞;衛龍綠色產業園、寵愛夢工廠寵物食品產業園等強鏈項目扎根本土;院士團隊育種科研成果轉化、航天育種食品研發等智造基因厚植創新沃土。從低空經濟到AI農業學院,從跨境電商到食藥同源大健康,項目集群如繁星點亮全產業鏈,既夯實“中原糧倉”的根基,又托舉“國際餐桌”的雄心。
會場內也是購銷兩旺、合作頻頻。
“這是我們首次參加食博會。展會的超高人氣遠遠超出了預期。”西城分會場的湖南金甸甸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沈海波說,“我們帶來的產品已售罄,也找到了有合作意向的企業。現在,展位只剩下樣品了。”
展示成果、探討合作、尋找商機……堅持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辦展的食博會,不斷拓展展會平臺功能,將“機遇之門”越開越大。
歷經22年風雨洗禮,“食博引力”為何一年更比一年強,成為食品行業當之無愧的風向標?核心密碼在于創新。
——這是一份“七個第一次”的創新答卷。
本次食博會以破局之姿,開歷屆之先河:
第一次邀請馬來西亞作為主賓國作貿易推介,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第一次常態化設立白俄羅斯國家館,布設12個國外展館,讓品牌國際化從概念走向實踐;
第一次組織京東等頭部電商平臺參展,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為食品產業插上騰飛翅膀;
第一次依托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搭建高端采供對接平臺,以供應鏈韌性筑牢產業安全防線;
第一次設立美食品鑒區,以“舌尖上的食博會”激活“味覺經濟”;
第一次聯動全市文旅資源,讓景中有美食、食中賞美景,以“食旅融合”激發城市消費活力;
第一次集中原食品實驗室創新成果發布、品牌展示、企業參訪于一體,讓“頂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可感可及。
——這是一次洞見趨勢的前沿盛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原食品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龐國芳以《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作主旨報告,打開了一扇洞見食品工業發展全局的智慧之窗;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以《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中國食品工業運行狀況與發展趨勢解讀》,為行業錨定航向;
雙匯、燕之屋、嘻啤士、安徽尚源、盼盼、青島正典、益恒源等數家行業巨頭率先亮劍,以首批趨勢新產品展現市場風向標。
——這是一場科技領航的智慧集結。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攜《中國食品工業科技應用與發展》報告,揭秘近三年技術突破密碼;
魯花集團以《科技創新驅動魯花發展——解析魯花在食品新質生產力下的發展成效》為題,演繹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科技躍遷;
中原食品實驗室以重磅科研成果發布,將“硬核科技”推向臺前,彰顯“中國智造”底氣。
當創新破局的銳度、洞見未來的高度、科技賦能的厚度在此疊加,食博會已然躍升為解碼食品工業變革的立體坐標。
美食品鑒區無疑是展會人氣最旺的區域。
北舞渡閃家胡辣湯的攤位前,熱氣騰騰的湯鍋散發出濃郁的胡椒香氣,讓游客“一口嘗盡”漯河傳統早餐的魅力;馬來西亞肉骨茶展位前,熬煮數小時的藥膳湯底搭配鮮嫩排骨,洋溢著獨特的南洋風情;白俄羅斯展區的奶酪拼盤,展現東歐飲食文化的粗獷與熱情。
各地非遺美食也成為吸睛亮點。
陜西岐山臊子面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表演手工搟面技藝,使薄如蟬翼的面條在手中翻飛;四川郫縣豆瓣醬展位通過非遺技藝展示,讓參觀者了解傳統發酵工藝的奧秘。這些美食不僅滿足味蕾,還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
本屆食博會深度挖掘“美食+文旅”潛力,以漯河國際會展中心為主會場、西城區奧特萊斯為分會場,構建“主分會場聯動、食旅體驗融合” 的新格局。分會場以現場銷售為主,共200余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新疆、湖南等地特色美食和漯河老字號,同時開展民俗表演、文創市集等活動,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
“我先是被馬來西亞的餅干甜到心里,后又被本地胡辣湯的熱辣刺激得直呼‘過癮’。吃飽喝足后,在展區‘尋寶’更有意思——冰箱貼、印章、扇子……這些本地文創產品讓我感受到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蘊。”5月18日,逛展會的外地游客蔣女士說。
在文旅配套服務上,我市推出多項暖心舉措:開通免費公交專線,串聯會展中心、景區與商圈;觀光巴士載游客暢游沙澧河風景區,讓游客盡情欣賞城市風光;沙澧河風景區春燈會以“食韻漯河”為主題,舉辦美食主題光影秀,每晚吸引上萬人次打卡;神州鳥園、漯灣古鎮等景區對參展客商嘉賓免費開放,并推出美食主題游園活動,讓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漯河的文化底蘊與煙火氣息。
22年的沉淀與突破,食博會已從展銷窗口蝶變成國際性的展銷盛會、投資盛會、學術盛會、交流盛會,肩負著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開放合作、壯大品牌的使命責任。當創新成為習慣、開放化為基因,食博會不僅記錄著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軌跡,還持續輸出驅動行業變革的“漯河方案”。面向未來,這場永不落幕的產業變革,正以漯河為原點,向世界輻射中國食品工業的創新勢能。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嘉琪
校對 王麓棣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